赵春生:注重创新和时效 因时、因地、因情 打造安全管控模式

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安全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人员聚集,专项检查、职工培训、设备维检等工作都不能集中开展。在特殊时期,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举措保障安全?就这一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深入河钢宣钢炼铁厂铸铁作业区采访了安全员赵春生。

作为一名专职安全员,赵春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创新和实效,要因时、因地、因情量身打造安全管控模式,将安全融入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在生产中的作用,遏制一切不安全因素和行为。

应用“双控机制”(安全风险等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强化安全保障。他认为,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双控”工作制度,将其融入标准化制度当中,并将其要求完善到责任制度里,定期进行评估分析和改进,对“双控”工作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同时企业要设置风险编号,使风险管控清单与隐患排查清单对应。

编制发布风险分布图。赵春生说,企业应根据本工序生产实际,选择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风险因素辨识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人、物、环境、管理等4个方面要素展开辨识,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企业要按照风险因素辨识的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以红、橙、黄、蓝4种颜色进行标注,逐级编制并发布风险分布图。同时企业可以在“风险四色分布图”上设置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即可掌握风险内容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有效强化信息化管理。

健全隐患治理信息台账。赵春生还提出,企业应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实现隐患发现、记录、整改、验收的闭环管控,形成对隐患自查、自改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并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延伸“大安全”理念,确保取得实效。赵春生告诉记者,企业应推行“痕迹+业绩”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大安全”管理模式,让每名职工都主动加入,成为安全的践行者。创新安全培训,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改为职工现场教学、线上授课等培训方式,让安全培训“动起来”“活起来”,充分调动起职工“学安全、会安全、讲安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氛围。

最后,赵春生提出,职工安全课堂,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职工,职工兼顾老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既能将自己的安全技艺传授给其他职工,又能向其他职工学习新的安全技能,逐步提升自身水平。现场教学,即让职工走出课堂,进行实景、实物教学,让职工对安全操作更深刻、更明了,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疫情期间,企业可以采取线上授课方式,坚持“安全不停学”,利用微信群、钉钉等软件进行安全培训,及时传授新安全理念和解答安全疑问,做到随问随答,进而消除隐患。

关键词: 河钢宣钢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