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小白”用手记记录抗疫一线的点点滴滴

10月27日下午,在小伙伴们的陪伴下,刘锦过了一个迟到却又难忘的生日。吹完蜡烛,吃掉一碟奶油蛋糕后,她敲击键盘,一口气写下近1500字的手记。

27岁的刘锦是北仑新碶芝兰社区一名新晋社工,原定于10月17日报到,因突发疫情,14日零时匆匆上岗。


(资料图片)

过去的14天,不分昼夜,她吃住在社区。她与小伙伴们咬牙坚持在“疫”线的一幕幕,全都写在了手记里。

如果你恰好有时间,不妨一看。这是一个社工“小白”在基层抗疫过程中的成长,她的所看、所感、所想,也是北仑此次疫情防控一线一个小小的缩影——

“生日快乐!希望我们早日解封!”10月27日下午,面对迟来的生日蛋糕、祝福,我和小伙伴们许下了当下最恳切的愿望,相信这也是此刻全北仑人民共同的愿望。

回头数数,我发现这已经是我连续抗疫的第14天了。10月14日凌晨接到紧急电话,我提前开启了社工之路。没想到,这场战斗会这么久。

之前北仑也遇到过疫情,我都是以群众的身份,宅家、按时做核酸,这次我换了一个身份——芝兰社区的一名社工,也是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以为我会怕、会累,但当我真正处于这个环境之中,才发现根本顾不上那么多,有的只是埋头苦干,还好,有那么多并肩战斗的同事在一起。

在芝兰社区,我遇到了许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当“大白”,第一次住办公室,第一次凌晨3点起床工作,第一次被那么多人需要……

“小刘,你今天负责扫码工作。”“小刘,这位阿婆要去医院,快帮她开个就医单。”“你好,我妈妈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怎么配药?”疫情期间,由于大家不能随意外出,就医配药成了难题。社区里,电话声响个不停,很多是来询问如何就医的。琐碎却又脱不开身,我只能一件接一件,不停歇地干。

我们社区一同战斗的有10位同事,他们是爸爸,是妈妈,是儿子,是女儿,他们身后也有一双双担忧、期盼的眼睛,但在同心抗疫的时刻,我们都没有选择,更没有退缩,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敬畏。

10月16日是我27岁生日,顾不得庆祝生日,我们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深夜12点半开会、凌晨1点睡觉、4点起床、5点半开始新一轮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束后,我看到一辆面包车挂着“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字样的横幅,为我们送来面包、牛奶等物资,突然就泪目了。这场硬仗很难打,而我身临其境。

全区静默了,北仑按下了暂停键,我在社工这个小小岗位上见证了人生百态。

有次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男子说他70多岁的父母滞留北仑,一直住在酒店,但高血压药、糖尿病药都快吃完了。电话里,我听出了他的焦急和不安。原本简单的小事在疫情特殊时期,都变得这样艰难,而我作为社工,不就是要为大家解决这样的“小事”吗?我向社区党委书记李静琦作了汇报后,她打了好几个电话,总算帮忙对接成功。“你人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事后,男子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我心里暖暖的,疲惫也消散不少。

辖区有对老夫妻,丈夫要去隔离,他很担心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物业和邻居得知后,争先恐后报名当起了“外卖员”,轮流煮饭并送上门,既照顾到她的口味,又考虑营养搭配,让这位老人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每天在核酸现场做扫码员的志愿者洪雪,滞留北仑就地当起了志愿者;帮助社区接送物资的网约车司机赵师傅;热心带领一家老小为居民分发物资的禾阿姨……他们明知有风险,但依然逆向而行,用各自的方式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情与感动。

平凡的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开启了自己的27岁。看到这座城市在慢慢变好,烟火气在逐渐回归,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今天是10月27日,中午休息时间,社区小伙伴们联系了会做蛋糕的朋友,为我“私人定制”了一个专属蛋糕,简单的蛋糕上写着“早日解封”4个字。

加油!我们都期待雨过天晴,“疫”消云散。

宁波晚报记者陈烨 通讯员陈红

关键词: 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