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视野】寻找宁波年味 | 甜咸交织

宁网编前语

虎归深山兔出园,乾坤明朗祥瑞添!又到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年,是短暂的停顿,欢庆丰收;年,更是全新的开始,为新的征程擂响战鼓。


(资料图片)

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客户端携手象山影视城,从1月16日开始推出“寻找宁波年味”系列报道,探寻家乡各种有滋有味的年俗活动,体验宁波独特的年味。

配音:麦麦

中国宁波网记者董惊鸿周子豪黄国飚

临近年关,象山西周镇历来有在春节前后制作糕点的传统。在西周人的年夜饭餐桌上,总也少不了笋团、红头团的身影。

1997年出生的郑开元,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周人,家里的奶奶、姑姑都是做糕点的一把好手。在郑开元的心中,这些点心更是一种年味的传承与延续。时至今日,郑开元依旧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过年期间,家里大人总会喊上七大姑八大姨,包上满满几屉笋团、红头团,前者鲜香,后者甜糯,一甜一咸,各取所需。

上锅蒸煮后,掀开盖子的那一刻,浓郁的香气可以传至院外,把爱玩闹的小孩子都吸引过来。等不及的小孩,就一边吹气,一边将刚出炉的团子放在手里来回倒腾,小手烫出泡也全然不顾。“我少时对团子的记忆,便来源于此。”郑开元回忆道,“长大后,年味越来越淡,更多的是买来半成品上锅蒸熟,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包团子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

为了将小时候的味道留住,学习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郑开元在疫情期间选择了返乡创业,开设了一家点心铺。“笋团、红头团这些看似被我们年轻人抛弃了的美食美点,其实是真正滋养我们长大,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味道。”郑开元感慨地说。

作为象山县十大特色小吃之一的红头团,承载了老底子象山人太多的记忆。红头团的制作是将糯米粉、粳米粉烫熟做成的皮,裹入红豆馅,再将搓好的团子在装有糯米的器具里滚上一圈,团子的“面庞”上随即粘上一圈圈米粒,煞是可爱,最后在团子“头上”铺好用红曲浸泡过的糯米,抹上一点红,仪式感直接拉满,寓意来年日子能红红火火,红头团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