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门:五四青年节来了 来看看青年社工的“十八般武艺”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基层社工,他们平凡却坚韧、细致亦暖心。这些年,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进入社工群体,让基层社工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
青年社工是社工的主力军,他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在基层各个领域专业服务,传播温情。他们不只是社区的“老娘舅”,面对基层千丝万缕的工作,他们利用专长游刃有余,还在不经意间“解锁”了各种“隐藏技能”。
(资料图片)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来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认识下这群“宝藏”社工。
陈春波在教居民使用智能手机。
他编写教材帮老人学用智能机
陈春波是名“85后”,大学毕业后,他在宁波一家软件公司当了两年“码农”,2012年成为鄞州区福明街道新城社区的一名社工。
“电脑是不是能看电影、能聊天?家里的这台电脑是儿子用过的,扔了实在可惜,小陈你能不能教教我?”有一天,年过六旬的吴阿姨慕名找到陈春波,想要学电脑。
2013年,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新城社区推出“e网班”,教居民使用电脑。“我怕老人记不住内容,索性编写了一本教材,一步步教他们怎么使用。”小陈的“e网班”很受欢迎,多的时候一间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2016年,新城社区推出智能手机培训。当时,小区很多老人都用上了子女“淘汰”的智能手机,但他们对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却一知半解。陈春波又一次出手了,花了一个月时间编写了一套智能手机的培训教材。
翻开教材,手机通讯录、手机网络、手机天气、手机微信、手机相册、手机挂号看医生、抖音拍视频等培训教材内容涉及面广,都是根据老人需求定制的,每年逐步更新。“教智能手机的时候特别火爆,一节课有五六十位居民来上课,甚至有其他社区的居民慕名来‘蹭课’。”陈春波说,从2016年到现在,基本上社区每年会推出2期-3期智能手机课,每期20节。
陈春波不光要线下授课,还要负责各种“售后问题”。“小陈,我朋友圈怎么发视频?我找不到了!”“小陈,淘宝怎么退货来着?”经常有居民走进社区办公室找他“开小灶”,他总是微笑着耐心解答。
胡丹维在画漫画。
画漫画做表情包,她的潜能不断被“开发”
开通新的网络社交账号一月有余,胡丹维每天更新楷书临摹的短视频。画面里,她行云流水般的楷体字收获了一大波粉丝,有一期短视频光观看量就有2万多。谁能想到,她是北仑区春晓街道洋沙山社区的一名“90后”社工,2020年底入职。零基础学楷书,一个多月时间她在直播间和网友们一起成长。
说起练字,源于一次“扎心”体验。今年春节前,社区设摊邀请居民书写春联,再转赠给有需要的人。因为字写得不好,她不好意思“献丑”。都说书画同源,今年3月开始,她每天下班后花2个小时练字,查看网络课程里的基本笔法讲解以及运笔要领,并反复临摹字帖。同时,她还开通网络社交账号,每天发布短视频,展现零基础学习下点点滴滴的进步。“自己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能在工作中有所发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胡丹维说,等她技艺提升,今年就能给居民书写春联了。
胡丹维的“宝藏”技能可不止这一项。一年前,她的一组走心Q版漫画刷屏网络。她手绘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战“疫”期间,基层社工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的心情和真实场景,引发了很多基层社工的共鸣。
去年底,她为春晓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计制作了一套微信表情包,展现社工的工作日常、青春活力等。“相比漫画,动图更复杂一些,因为要有连贯性,四五张图才能做成一个表情包。”当时,胡丹维花了一个星期,每晚画3个小时,最后出来的成品被很多人点赞。如今,这套表情包被收藏在春晓社工们的微信里,成为彼此聊天互动的专属表情。
因擅长画画,胡丹维还是假日学校孩子们眼里的“胡老师”。通过街道文化加油站“点单”平台,她申请注册成为志愿者,去年暑期就开始授课,一周一节,以入门绘画教学为主。今年,暑期将至,“胡老师”很快又要“上岗”了。
陈超余
她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基层玩得风生水起
海曙区高桥镇高桥社区社工陈超余大学本科学的是园林设计专业,虽说主攻景观绿化,但这一行接触的是从设计到方案、从土建到绿化,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一体化工程,能熟练操作各种制图软件。但因个人原因,她离开了老本行,2021年5月加入社工队伍。让她没想到的是,专业技能非但没有丢,还“跨界”运用到了社区工作中。
在蒲馨社区时,她用软件制作各小区核酸检测点位分布图;在新桥社区参与亲子项目筹备时,她用软件设计易于传播的邀约海报;在云丰社区,她通过专业园林设计理念,撰写题为《小区适儿化和适老化的改造与应用》课题报告……
去年10月,高桥社区构建融合性大社区,社区办公场所要重新装修。“我们社区旁边有个垃圾回收中转站,占地约50平方米,设计公司给我们的第一版方案是将这块空间打造成对外开放的休闲茶吧,但操作很简单,无非是搭个棚顶,放置一排桌椅。”陈超余说,社区对面就是幼儿园,她考虑的是能否借这块场地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增强一老一少对社区的黏合度。想法提出后,各方都很支持,第一版方案随即调整,建设“一米高度”活动区域,同时通过功能性场景设计,为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短暂休息的场所。
“我很开心,自己掌握的技能可以在这里有用武之地。”对于未来的工作,陈超余还有很多设想。
宁波晚报记者薛曹盛陈烨 通讯员褚燕玲王丽丽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