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纯粹的爱 培育一届又一届学生

1952年,工作才三年的乌何何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特留影纪念。受访者提供

98岁的邬何何依旧精神矍铄。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

历时70年,照片已模糊,女孩的眉眼弯弯、笑意盈盈,却依旧有感染力。女孩叫乌何何,1949年从甬江女子中学毕业后到当时的庄桥洋墅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

站上三尺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夹杂着激动、投入、责任、憧憬的复杂情感在20岁出头的乌何何心头“咕嘟咕嘟”冒了泡。

1952年,才工作三年的的乌何何迎来她教师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

“全区200多名教师互相投票,我压根没想到我能被评上。”乌何何回忆。

在学校的安排下,乌何何特地换上平时不常穿的裙子,留下了这张难忘的照片。这也是她当上教师后拍的第一张照片。

为了激励自己,她特地在照片背面写下“再接再厉”四个字,更把这四个字深深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1956年,乌何何被调到慈湖中学,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激情终将褪去,但热情和责任得以沉淀,成为一路前行的源源不绝的动力。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水库打石子。彼时,物资匮乏,为了让学生们吃得好,她自掏腰包,为学生准备吃食。

她有时甚至连周末都不回家,满脑子想的是“怎么上好课”“怎么教好学生”,花在辅导学生上的时间和心思,远比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要多。

她也遇过特别调皮、上课不听讲的学生。不同于“把他拎到前排管起来”的传统做法,“我想着不能把他当成特殊小孩,还是要认真对待他。”

在乌何何长达27年的教师生涯中,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却像涓涓细流,把一名教师最根本的“爱”,灌溉到一届又一届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花。

1977年,乌何何退休,但她和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爱,从未停止。

当年那个孩子,后来成了一名工程师。他一直记得把他当“普通孩子”看待的乌老师,时常带着家人一起来看望她。

她还花了两个多月用衍纸做了三十多件小工艺品,分别寄给当年班上的30几位同学,“最远寄到了黑龙江”。

如今,乌何何已经98岁高龄,依旧耳不聋、眼不花,坚持每天练书法、做健身、做运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说起自己长寿的秘诀,她说,保持良好、纯粹的心态,很重要。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见习记者袁先鸣

如果您手头有在宁波本地照相馆拍的,具有时代特征、纪念意义、动人故事的人物老照片(最好是本人),而且您还记得当年拍照的照相馆或“照相师傅”,可以把照片和相关信息告诉我们,我们会努力帮您找到当年的“照相师傅”,看他(她)是否还记得您。

如果您曾是照相馆的从业者,手头有反映时代特征、纪念意义、动人故事的人物老照片,您也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也愿意帮您寻找“相中人”。

您可以扫描二维码,留下照片、联系方式或故事,我们将及时与您联系。

期待一场久别重逢的“相遇”,期待熟悉又陌生的快门声再次响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