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这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他的“缝缝补补读书梦”

这张照片,是杜国方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拍照片。受访者供图

5月19日,甬派推出《全城寻找!晒晒老照片,聊聊照片中的你》报道,向大家征集老照片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纷纷“晒”出珍藏的老照片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们将陆续把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说给大家听。故事或许很短,但背后浓缩的时代很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心翼翼地打开塑料袋、翻开旧报纸,露出一张已经有些皱巴巴的老照片。照片里的男孩端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身后挂着的两件大衣,也是出自他之手。

“这个男孩就是我。”86岁的杜国方用手比划着,语气格外郑重,“那年我22岁,第一次正儿八经拍照片。”

做裁缝不是杜国方的人生梦想。1952年,杜国方小学毕业,一心想继续求学,无奈家中经济拮据,父亲希望他去学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于是托人把他送到上海学裁缝。

这是15岁的杜国方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以前他听人说“三年学成个手艺人”,以为说的是掌握一门手艺要花三年时间,后来才发现,作为一名学徒,他首先要学的,不是手艺,而是帮师傅一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打杂……

有一次,外婆到上海看望杜国方。许久未见亲人的思念、生活的不顺与委屈,学艺的艰辛……瞬间涌上杜国方的心头,化作泪水喷涌而出。外婆见状,也很心痛,便将他带回宁波。

回家后,杜国方去了本地一家店当裁缝,为找上门的客人量体裁衣,“每做一件衣服可以赚几角到一元”。可惜,好景不长,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干了一年后,他不得不回家务农。

1958年,杜国方在当时的报纸上看到天童林业技术学校在招收半工半读的学生,瞬间心动,“一直以来,读书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想读书,不要家里出生活费和学费,你就让我去吧!”他在顺利通过考试后跑去苦苦哀求父亲。看着他满眼的期待,父亲的心软了……就这样,在21岁“高龄”,杜国方重新成为一名中学生。

杜国方至今记得,当时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教学工具,就连上课用的桌子都是用和尚念经的长桌改造而来的;宿舍没有白炽灯,只有一盏煤油灯。

因为是半工半读,同学们除了上课,还要做木工、养猪、砍毛竹、种番薯、种水果。“经常是吃过晚饭,大家就一起出动上山去砍柴,一走就是二十里山路。”杜国方回忆。

山上杂草多,容易割伤腿,杜国方就利用自己学过裁缝的一技之长,帮同学们做长筒袜,一直可以拉到小腿肚。在发现他有这一技能后,还有同学找他帮忙做衬衫,而且对他的手艺十分满意。杜国方自己也感觉很开心、满足。

至今被杜国方珍藏的这张照片,正是1959年他在学校时,东海照相馆的照相师傅跑到学校来拍的。“除了这张,还有一张穿着8号篮球衣的和一张自习的。”

今年86岁的杜国方,特地从鄞州塘溪跑到报社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虽然和当年在上海学手艺时一样,生活清贫而辛苦,但杜国方的内心是富足而丰盈的,因为他做的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事——读书。而读书也给予了他回报:因为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他被留在母校当了老师。

杜国方说,因为种种原因,他在学校当老师的时间并不长,之后就返回家中干农活,后来去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对于喜欢读书的他来说,难免是有遗憾,但并未因此沉沦,“白天要工作,那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坚持看书。”

读书,好像有一股力量,帮他抵御时代大潮下工作、生活的“身不由己”带来的动荡,让他找回内心的平静。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见习记者 袁先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