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我来还52元车费了!” 他用“举手之劳”换来以诚相待_时快讯

面对调解当事人,老潘总是尽心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老潘,还记得我吗?我来宁波还你钱了!这次给你捎了两瓶酒,就算我请你喝的,上次真的谢谢你!”6月25日一早,鄞州公安老潘警调中心金牌调解员潘明杰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一聊才知道,原来,来电话的男子从舟山返回老家湖北时,特意来宁波还上了这笔迟到了三个月的52元“救助金”。

作为人民调解员,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老潘一次次用“举手之劳”,换来了当事人的以诚相待。

三个月后,男子特意来还钱

事情发生在三个月前。

一天,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急匆匆走进东柳派出所求助。他自称来自湖北,是一名海员。当天,他随身携带的钱包、手机及证件被偷,因为要赶回舟山,却身无分文,无奈之下走进派出所求助。“师傅,能不能告诉我你的银行卡号,我让家里人打一些钱进来,这样我就有路费了。”当时,接待他的正是在派出所做调解的老潘。

“别麻烦了,车票钱我来出。”听了男子的描述,老潘立马掏出50元塞到他手中,刚好够买宁波去舟山的汽车票。“这2元硬币你拿着,可以坐公交车。”细心的老潘还特意塞了2枚1元硬币给他。

“师傅,我给你留张欠条吧,回去就把钱还给你!”男子有点激动地说。老潘却摆摆手,把他送出了派出所。“路上小心,没几元钱,不用你还了。”

这件事老潘丝毫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三个月后,当这名海员从舟山准备返回老家湖北时,他特意途经宁波,找到东柳派出所,想要当面把52元交到老潘手里。不巧的是,当天老潘出去调解了,他向同事打听老潘的联系方式,于是就出现了开头一幕。

这样的“举手之劳”,他经常做

这样自掏腰包的事,老潘早就习以为常了。

大到五六千万元的遗产、劳资纠纷,小到“一根筋认死理”的几元钱消费纠纷,还有“争气不争财”的邻里纠纷,这些年,潘明杰累计调解案件近3000件,调解成功率100%。

老潘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些年,经常有人从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慕名而来,找老潘帮忙。有的当事人身无分文,老潘会帮对方买好车票,送上火车;有的当事人没钱住旅店,老潘就掏钱安排住宿;碰上当事人家境贫困的,老潘还会给对方塞钱,当作一份心意。“谁都会碰到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作为人民调解员,这样的“举手之劳”,老潘经常做。

有一次,女孩小高走进东柳派出所,她刚刚遭遇招工骗局,被骗了3200元。民警在做笔录时她一直抹眼泪,老潘见状便上前询问。原来,小高是来自外地的一名高三毕业生,父亲有残疾,母亲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经济窘迫。她这次来宁波是想趁着暑假打工,补贴点家用,没想到遇到了骗子。“2000元是我自己平时攒的,1200元是我从花呗上借的,我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说……”小高一边说,一边抽泣。

“小姑娘,借来的钱一定要还上,这1200元你拿着,算爷爷给你的。”老潘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1200元现金。

“孩子涉世未深,现在走投无路,如果我不帮她,万一她走上歪路或自寻短见,后果不堪设想。”离开时,老潘还再三嘱咐小高,出门在外一定要多留心,不要轻信陌生人,要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

女孩离开派出所时,向老潘深深鞠了三个躬。

“做调解工作,需要一些温度。”老潘说,对一些意外亡故者,他每次都会给家属一笔抚恤金,委托他们替自己买花圈;有时候上门做调解,他会给当事人或家属捎带一点水果、牛奶。这些不经意的温暖,总会让当事人感恩在心。

“我既然看到或听到了这些,就不能心安理得地走开,肯定要帮一把,多多少少都是一份心意。不能让他们心灰意冷,要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老潘说。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都需要被关注、被看见,这或许就是“社会伤痕修复师”(人民调解员)的价值。

宁波晚报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蔡亚辉 郑蒙永 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