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讯:看守所里的医生李爱冰:从鬼门关“抢人”帮死刑犯平复情绪……

李爱冰给在押人员诊治。

李爱冰(右)参加看守所日常工作会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伟(化名)是一名死刑犯,今年3月,在被执行死刑前,他没有留话给家人,也没想要品尝最后一口人间美味,而是对送他上刑车的看守所领导说:“最后我还有一件事麻烦您,请您转达我对李医生的感谢,感谢他三年来对我的帮助。”

这位李医生,就是在海曙区看守所门诊部干了14年的狱医李爱冰。小伟因犯重罪,在看守所被羁押了三年,因巨大的精神压力,情绪波动非常大。李医生定期疏导安抚小伟,让小伟平稳走完了全部诉讼程序,相对平静地度过了人生最后一程。

从神经外科中心的一名脑血管病专科医生,转变成为海曙区看守所门诊部里的一名全科医生,每天要面对的是情绪不稳、身患各类疾病的在押人员。李爱冰有着怎样的故事?

12月10日,记者见到了李爱冰。他说:“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一名医生,保证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不懂就问,从博士做回学生

隔着冰冷的铁窗,一个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中年男医生将提前分包好的药品有序发放给患有慢性病的在押病人,同时也会对病号们做些量血压、测血糖等相关的检查工作。为了防止在押人员发生攒药自杀等情况,他每次都要督促他们当场服药、张口伸舌检查后,才放心离开去诊察下一个病患。

李爱冰今年53岁,外科学博士。曾经的他是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2008年他选择从部队转业来到宁波。

为了不脱离专业,又能照顾家里,他最终选择留在海曙区看守所当医生。李爱冰说,从一个专业度非常高的专科医生,转型成为一个看守所里的全科医生,挑战不小,不仅要应对内、外科常见多发病,还要熟悉感染科、精神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科室的常见病诊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

不懂就问,所有曾经的老师、同学、同事都是他的老师。通过云诊室、同学群,以及带病患出所就医的机会,李医生经常向各科专家们请教。

“看守所羁押的都是等待刑事判决的嫌犯,大多数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容易发生意外,对于医生来说,一定要对各种急危重症有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的本领,而这种本领只有靠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具备。同时,诊疗的理念方法在不断演进,治疗方案与药品也在改进迭代,三个月不学习就落伍了。”李医生如是说。

火眼金睛从鬼门关“抢人”

从收押体检到日常巡诊,从慢病用药方案到急危重症抢救预案,以及所外就医、投送监狱体检等,李爱冰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几年前的一天下午,李医生到一监区巡查,一位管教民警带在押人员江某某准备去办公室谈话,擦肩而过的一瞬间,李医生发现江某某唇色有些发紫,立刻与管教民警一起,带江某某到门诊部做心电图,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李医生紧急申请带他出所就医,此时江某某还不大相信自己会患上心脏病,甚至不愿意配合。后来经宁波市第二医院胸痛中心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前下壁心肌梗死。“经过心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手术、送重症监护室……病患术后七天才醒过来。”李医生说。

2020年7月,李爱冰在六监区巡诊时,发现一位陈姓患者,说自己有颈椎病,左手端不住碗。他仔细查看后,发现陈姓患者左手虎口的肌肉相较右侧有萎缩迹象,赶紧安排了颅脑CT。“以往经验看来,肯定不是颈椎病这么简单,后来真的发现右侧大脑有肿瘤,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据工作人员统计,仅最近四年,李医生通过巡诊就发现了两个心梗、三个脑梗、两个脑出血、一个脑瘤、两个肝癌、三个急性肝炎等急危重症病患,均得到及时妥善救治,无一例因病死亡,无一例医疗责任事故纠纷。

用仁心、真心换来大家的信任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可李爱冰每天面对的却常常是重大犯罪嫌疑人,在治疗这些人时,李医生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即使是死刑犯,羁押进来后生病了、心理精神出问题了,在我眼里就是我的病人与关心救治的对象。”李爱冰说。

文章开头提到的小伟,因故意杀人等罪于2019年初被羁押到看守所,李医生一直关注着他。

“死刑犯很容易出现失眠、情绪失控、躁狂、自伤及伤人的行为,甚至会有自暴自弃、拉人垫背的想法,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安排同监室人员关注其饮食起居及心理情绪变化。”所以在小伟诉讼程序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李医生都会对小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与安慰。

李爱冰深有感触地和记者说:“在他们(死刑犯人)最脆弱无助的时候,给予一些适当的安慰与帮助,有助于让他们平稳度过终审判决生效前的这段难熬时光,也有利于监室内管理秩序的相对稳定。”

对病犯有仁者之心,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人,李爱冰的同事告诉记者,经常有在押人员闹情绪,或者生病,都会吵着要找李医生。

今年上半年,一名病犯在看守所内发脾气用头撞墙、绝食,闹到最后一定让李医生来看他。李医生知道后,二话没说,穿着隔离服去做思想工作,还给他看了牙病,解决了肚子疼的问题。后来这名在押人员直到三个月后赴监狱,再也没有闹过情绪。

创建全科门诊创新所内戒毒方案

除了为在押人员巡诊、救治,李爱冰为看守所门诊部的软硬件提质升级,也作出了较大贡献。

“随着监管场所对医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看守所医务室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门诊部,除了开展内科、外科、皮肤科等业务外,还陆续开展了超声、DR、心电图、检验、口腔、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业务。”李爱冰向记者介绍。

为什么要建这些科室?他举了一个例子:“口腔一个根管治疗,前前后后就要外出就医三四趟。在押人员外出就医人力成本很高,如果看守所内有常见牙病的治疗能力,就大大减少了出所就医的频次,节约了大量警力,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看守所的人性化。”

为了解决毒品成瘾嫌犯的羁押问题,李医生创造改进了一套看守所内适用戒毒的方案,包括三联用药、营养支持、生活照顾、心理暗示等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押在看守所内的唐某,有20年吸毒史,戒断症状非常明显,几度虚脱。经李医生综合施策、精心调治,一个月内就消除了全部戒断症状。

这些年,李爱冰还在看守所肩负起了“传、帮、带”的重任。每次利用早上交接班时间,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按不同病种和主题,每天分要点传授给年轻医生。

多年来,李爱冰兢兢业业,成绩斐然。他担任过宁波市和海曙区两级党代表,也获得过公安部监管局优秀监管民警、市局个人三等功、区十佳政法干警等多项荣誉。然而当领导多次推荐他担任中层干部时,都被他婉拒了。“我是个医生,学了这么多年医,还是希望能学以致用。”李爱冰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