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事通!小桥流水人家 宁波之南的这座古村 藏着江南的安静气质

冬日的阳光如同画笔,将俞家埭(dai)的老宅勾勒出明暗分明的线条。然而太阳也会时不时躲到浓云中偷个懒,这时,那些老宅的棱角又变得柔和起来。或许这就是它们原本的样子,毕竟,沐风栉雨上百年,它们也老了。

蓝天下的灰砖黛瓦。


(相关资料图)

村里一处大屋。

有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貌特点的老屋。

随着老宅一同老去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当初的儿童都已成了暮年的老人。地处村子中心的石质古桥新建桥上,他们团坐其上,正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让这个地处宁波鄞州区姜山镇之南的村落,显得无比闲适与宁静。

新建桥是村民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走在这里,很少能够遇见年轻人,虽然距离鄞州中心区也不过10余公里的路程,但似乎年轻人不太愿意生活在这落寞的村庄里了。

俞家埭原是姜山镇的一个行政村,2004年和孙家庄村合并,由于两村地处姜山镇最南面,故而命名为姜南村。这里再往南一点,便是鄞州和奉化的交界处。

俞家埭地处鄞州姜山之南,和奉化西坞白杜村交界。

据《鄞州县志》《鄞县百家姓》等史料记载,南宋战乱时,俞氏先祖从河北省河间县迁到新昌安家,后应太公十二世从新昌嵊县迁到现在的俞家埭附近搭草屋落户,发迹后逐渐发展成目前的俞家埭村。

如今,俞氏仍是俞家埭的主姓。村里保留着3座俞氏祠堂,其中村东的俞氏宗祠最具气势,大门被雕梁画栋所包围,8根粗壮的黑色旗杆立在祠堂门前,根据台基上的铭文可以得知,其始于道光丙午年,2015年重立。

俞氏宗祠大门被雕梁画栋包围。

俞氏宗祠前立有8根旗杆,颇有气势。

地处村中心略小的一座祠堂则有着五马头的山墙,一座聚义厅倒也颇有气势。祠堂外,一棵有着170年树龄的古樟树长得郁郁葱葱,华盖般的树冠为村民遮风避雨,也为庄严肃穆的祠堂增添了一份柔性。

祠堂外,一棵树龄170年的古香樟。

俞家埭有着江南水乡的格局。村里桥多,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鄞州区级文保点——西梁桥。这座横跨门前河之上的单孔石梁平桥,亦是村民热衷聚集聊天的地方,桥面两侧的栏板就如同长条凳,天气好的时候坐在上面正好可以享受最好的阳光。桥中额阴刻“西梁桥”三字,落款为清代乾隆辛丑年(1781年)。桥墩两侧分别刻有楹联,其中一幅楹联为“上下影遥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原”,另一侧字迹则漫漶不清。

西梁桥是村里最具代表性的古桥。

门前河畔的登科第是一处保存较好的老宅,其坐北朝南,由门楼、前后进和左右厢房组成。门额上的牌匾告诉人们,同治四年(1865),这座宅院里的万钰公父子同年中举。

临河的登科第。

热闹的门前河畔。

门前河畔散布着一些老宅,给人江南水乡之感。

登科第西侧不远处,保留着一处老宅台门。村里老人说,台门前原来立有两对旗杆,由照壁、门楼、堂沿、左右厢房和两侧小院组成。如今台门仅剩西侧砖雕墙面,历经风雨,精美的砖雕已逐渐模糊,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

藏在弄堂里的老宅门。

老宅砖雕在岁月洗礼下渐渐模糊。

老人和猫咪在享受午后时光。

村民晾晒的梅干菜。

村民院子里青翠的松柏。

散步的9旬老者,村里的老人普遍比较和善。

说事长廊下休憩、聊天的老人。

宁波晚报记者张培坚

关键词: 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