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头条!一块数字化大屏掌握宁波全市“水情” 每年可省下1/3西湖的水量

宁波市智慧供水管理平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水利调度,靠经验,更靠智慧。小到居民的每日供水,大到旱情洪涝的防御,都离不开智能模块的“穿针引线”。

早在2018年,宁波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智慧水利的谋划与建设。自201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建成了一套集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御、河湖管理等于一体的“智慧水利大脑”。

“一块大屏,一批模块,一套系统,让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本事,全市‘水情’尽在掌握。”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表示,这一系统在近几年的流域防洪、城乡供水、河湖管理等工作上“牛刀小试”,成效显著。

供水调度:每年可节约1/3西湖的水量

一面矩阵式曲面屏幕,8台电脑,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页面上的数据变化。在这里,它实时显示着宁波境内外9个水库、集约制水的5家现代化水厂、高效配水的全长47.3公里的城市供水环网、5298个在线监测点、520多个智能加压泵房等设施的运行情况。

轻点键盘,全市各区域的水压、水量、水质,一目了然。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智慧水务中心副主任刘青友介绍,这相当于把城市供水的各条“毛细血管”整合到了“中枢大脑”上,意味着宁波城区供水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这套供水系统每天产生近1G的数据,为科学调度、管网抢修等提供决策依据。“管网供水压力或者供水量有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就马上去检修。”刘青友表示,根据测算,这套系统能够降低1%的漏损率,一年可以节约自来水450多万吨,相当于西湖1/3的水量。

“假设出现供水紧张的情况,如何调度才是最优化选择?这是考验‘智慧’的时候。”据了解,就城镇供水预警的方案生成时间来说,这套系统将以往人工计算的半天时间缩短到了5分钟之内。城市供水预测覆盖范围,从中心城区扩大到了全市。

当然,供水只是这套智慧水务系统的其中一方面。记者在“智慧排水”平台上看到,它已全面整合中心城区5座净化水厂以及相应主干管网泵站生产运行数据,结合道路、下穿立交等18614个视频监测数据,实现了中心城区排水系统“一图查看、一网调度”的综合调控系统。

在这套智慧水务系统的精细化调控下,宁波境内外的水库、水厂、主城区的居民小区和10万家重点生产型企业的水表全部集纳上网,水库放多少水、水厂产多少水、哪个片区用水紧张、哪里管道破损……全部实现了一张网智慧化精准掌握。

河道巡查:由半天时间缩短到最快5分钟

宁波由水而生,因水而兴,7515条河道、4606个小微水体阡陌纵横。从古时的它山堰系统水利工程、水则碑,到现在的水库堤坝,宁波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更因水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入夏之后,溪下水库总会吸引许多市民或游客的驻足游玩。每到这时,就会有一艘艘身披橘色外衣的5G无人船在库面上灵巧穿行,这些小小的智能化无人船时不时喊出“禁止游泳、禁止钓鱼,禁止游泳、禁止钓鱼”的巡逻口号。

溪下水库工作人员介绍,5G无人船的使用,推进了“智慧溪下水库”的建设。相较以往的人工取水、化验分析、判断水质等传统方式,无人船凭借搭载的水质信息监测设备,迅速高效地分析大面积的水质情况,并回传数据,实现了智慧水质监测。

“这是河湖管理的一个子场景。”宁波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甬江、姚江、奉化江等我市19条河道,通过4项算法开展了视频智能巡河应用场景建设,实现了水面漂浮物、周界入侵、违规涉水活动等异常情况的识别预警,解决了河道日常巡查与保洁、违规行为取证、违规排水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人工巡查方式需要半天至一天时间,现在可在5分钟-10分钟内实现对整条河道的巡查。”这名工作人员介绍。

防洪防台:研判时间由2小时减少到8分钟

“以前没有洪水风险图,不知道洪峰什么时候到,最高洪水位有多高,完全是靠多年摸索的经验来调度。”说起防汛防台工作,宁波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处二级调研员陶洪海曾经大伤脑筋。

陶洪海是一名“老水利”。在他的记忆里,以往台风天的调度需要电话和传真机配合。“哪个闸需要关掉,哪里泄洪小一点,都要写清楚。”陶洪海说,台风的路径在变化,调度计划也需要不断修正,“既要有效拦蓄、调洪削峰,又要在台风后期把水库蓄满。”

以前,这些调度方案是人工计算出来的。自从有了智慧水利大脑的“数字调度”,效率大大提高。“方案可以同时生成好几个,并可以实时滚动预报,大家会商后选择最佳方案。”陶洪海表示,以往各种数据算下来满满几大张纸,如今在系统上“鼠标点点”就好了。

在这一系统背后,是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智能模块的应用。它初步建成了平原洪水动态预报调度、水利工程风险动态管控等智能单元,实现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闭环管控,洪涝研判时间由原先的2小时缩短到现在的8分钟,洪涝研判预见期由原先的12小时提升到现在的48小时。

除了平原洪涝频发,宁波常有山洪灾害。据悉,基于平台建设的山区短历时洪水风险预警应用场景,已覆盖全市658个山区沿河村落,预警模式从“监测预警”升级到“预报预警”,能够提前1小时-3小时进行预报预警。依托移动、联通、电信三网运营商的信息大数据能力,创新建设了预警短信靶向发送模块,打通山洪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比如说,在防御台风“烟花”期间,共靶向发送山洪预警信息6.5万条,为风险区域人员和财产的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据了解,该系统已成功入选水利部全国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

宁波晚报记者马涛 通讯员李卫政 林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