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点:半数以上事故因它而起 宁波治理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行为

全市各地交警严查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

在数据化时代,“数智”力量往往能给出基层治理的方向。在今年3月1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宁波交警就根据“数智”反映出的问题,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甬安二号”专项整治行动,治理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行为。

这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人的“标配”,人们对于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因而开车时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宁波交警曾有过统计,开车使用手机早已排位宁波交通违法行为前十,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已占涉机动车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半数以上。


(相关资料图)

治理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刻不容缓,去年4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就是一个信号,其中,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由一次记2分升为一次记3分。

半数以上事故因它而起

开车使用手机,看似微小的动作,却会让驾驶员分神,车辆在短时间内处于“盲驾”状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就是导致驾驶人反应滞后。

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反应时间在0.3秒至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延迟3倍左右;同时,行车间距延长,让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且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科学家的模拟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开车使用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很重要,则驾驶人的注意力会下降37%;驾驶人边开车边发信息,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

尽管它的危害性众所周知,但放不下手机早已成为驾驶人的“通病”。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社科院与某保险机构联合调研显示,34%的受访者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另有研究表明,59%的驾驶人开车过程中有过看微信的经历,31%的人玩过拍照,36%的人有过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

数据化时代,这个问题“可怕”到什么程度,“数智”会给出答案。

在今年3月1日宁波交警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这组数据令人“惊心”:去年至今年3月1日,全市发生涉及机动车一般道路交通事故3897起,其中涉及机动车驾驶人驾车时使用手机等分心驾驶违法行为的事故1962起,占比超过50%,造成人员死亡占机动车事故死亡人数的56.6%。

从这些事故的肇事驾驶人分析,年龄在30~39周岁群体分心驾驶事故相对较多,占比34.3%;其次是40~49周岁的驾驶人,占比24.7%;再次是18~29周岁和50~59周岁,占比分别为20.6%、16.6%;60周岁以上的最少,占比仅3.9%。

另外从驾龄上看,10年以上驾龄的驾驶人占绝大多数,占比61.2%;其次是驾龄在3~10年的,占比32%;3年以下驾龄的“新手”最少,仅占6.8%。

从性别上看,开车使用手机引发事故的,男性“遥遥领先”,占比高达85.8%。

从驾驶人性质看,普通驾驶人(非职业)分心驾驶占绝大多数,占比87%;职业驾驶人相对更加集中注意力,占比13%。

从肇事车辆类型来看,小型普通客车占绝大多数,占比73.2%;轻重型货车占比18.3%,大中型客车占比最少。

从事故发生的道路类型来看,城市道路和县乡村道路事故占比分别为44.5%和46.4%;国省道发生的事故仅占比9%。

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分析,早晚高峰时段,事故占比相对较高,其中6时至9时和16时至19时事故占比分别为22.6%和20.5%。

“分析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抓住‘牛鼻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行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月查处近4.3万起

4月2日下午,宁波交警发布阶段性查处情况:3月1日至15日,全市累计查纠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近4.3万起,其中现场查处2万多起。与此同时,宁波交警还发布了多个典型案例。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在网络上火爆:沈海高速上,一辆红色轿车追尾前方大货车后,车上两人来了个“谜之操作”,竟选择跳车逃生。

为什么事故发生后,红色轿车上的两人会选择跳车来“应对”?原来,轿车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看到用来导航的手机滑落到了座位下。于是,他弯腰去捡,就是这么一瞬间,事故发生了。之后,被车内安全气囊“弹”昏的轿车驾驶员有了一个错觉——他以大货车为参照物,以为双方都停车了,于是解开身上的安全带,开车门跳了出去。等跳出去那一刻,他突然清醒过来,发现车还没停,瞬间吓得够呛。

而轿车副驾驶室的乘客事发时正在睡觉,撞击发生后,瞬间惊醒。然后他看到驾驶员不见了踪影,车辆二次撞击且无人驾驶往前冲。乘客也慌了,还以为车辆要爆炸了,于是也打开车门,牙一咬就跳了出去……

“幸亏啊,当时这里车流量不大,两名小伙没有受到大的伤害。如果车辆多,你想想高速一二车道的车速,这么跳出去,肯定是凶多吉少的。”高速交警告诉记者,这起事故起因就是分心驾驶,然后车上两人又处置不当,这才上演了惊险一幕。

这个事故还算是有惊无险。事实上,以往众多的悲剧已给出“为什么开车不要使用手机”的“答案”。

我市各地开展“开车不使用手机”宣传教育和执法行动。

2019年5月22日中午,余杭公安分局交警大队24岁辅警姚晓琦在当地东湖高架路乔司街道吴

家村路段,引导处理一起两车追尾交通事故时,被后方车辆撞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事后原因公布,就是后车驾驶员路上在使用微信聊天,脖子有点酸,低了下头,抬头后才发现有个交警在前方,酿成大祸。

2017年,一小伙在高速行车时忙着发微信,没有留意到前方的路况。在距离前车不到5米时,同乘的母亲只来得及喊出“慢!慢!慢!”三个字……一条生命就此逝去,这最后的三字遗言令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小伙也因此悔恨终生。

2020年10月17日,一辆满载大型钢管的重型平板半挂车在G15沈海高速上抛锚。与此同时,在后方1公里不到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这一突发情况吸引了不少路过驾驶员的注意力,甚至还有人拿出手机拍摄。驾驶轻型厢式货车的小吉就是其中之一,分心驾驶的后果就是车辆往前“盲开”了几百米,在没有任何制动措施的情况下,径直追尾抛锚停在主车道上的半挂车。巨大的撞击力,使得后车的驾驶室几乎“消失”,未满25周岁却已成为家中顶梁柱的小吉因此命丧追尾事故……

正因如此,为了让大家在开车时放下手机,宁波交警也是“下血本”了,在严查的同时,反复劝导广大驾驶员不要分心驾驶。还请奥运冠军石智勇“出马”,提醒广大驾驶员,驾驶车辆时放下手机,安全驾驶。

电子警察“抓拍”成为主力

去年,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全力以赴护安全、保畅通、促稳定,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事故防控领域,宁波交警通过实施“隔封亮建透”样板路建设,创新建立驻点指导服务、新改建公路专项评审、伤员快速抢救等工作机制,源头管控和安全宣教精准跟进,普通道路实现全量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6.1%。

今年,宁波交警仍将继续“压事故减损失”,并且制定了新目标。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公安交警部门将以事故多发路口(段),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周边等人群密集区,以及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路等为重点区域,严查驾车中通过手持方式操作移动电话、看视频等违法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数据时代后,随着交警数据库建设越来越完备,公共视频系统迭代升级,“数”大好治理,电子警察“抓拍”成为主力。在“数智”助力下,一改以往的被动式执法,化“被动”查处为“主动”治理,通过威慑违法行为的方式,来促进驾驶员守法。

记者近日采访了宁波交警新组建的鹰击战队。这支组建于去年12月12日的新队伍,分局、大队、中队三级,主要任务就是线索的收集、分析、打击,实现对各类重点、隐性交通违法的闭环查处。“我们专门研究了8项技战法,用于基层交警单位开展整治工作,提升查处效率。”鹰击战队的民警介绍了其中的“情行联动法”,即后方平台工作人员配合多组路面警力协同作战,后方人员负责通过公共视频固定驾驶员违法的证据,然后通知路面民警查处。“这还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技战法,其他几种也很给力。从我们一个月查处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情况来看,主动出击很有成效。”

宁波交警提醒广大驾驶员,开车时确有需要接打电话,建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蓝牙耳机或车载蓝牙,避免影响正常驾驶;或寻找最近的停车位,将车辆停放稳妥后,再使用手机。还有,停车等候信号灯时,有收发微信(短信)、观看手机视频、操作手机软件、拍照片等情形,也属于开车使用手机。

制图陈思佳

供图交警卓璇 王晓峰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徐莹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