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余姚乡村检察官巧当“社会关系修复师”


(资料图)

邻居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发生勺子碰锅沿的事,如果擦枪走火变成刑事案件,如何处理才能守住邻里情?

近日,来自余姚市人民检察院的乡村检察官姜倩涵因为顺利解开了邻里间的“旧疙瘩”,收到了当事人送上的感谢锦旗——“执法为民情暖人间”8个大字,也为春天添了一抹暖意。

这是由一只狗引发的纠纷。毛某和李某本是同村一田之隔的邻居,原本关系不错。但李某家的狗经常跑到毛某的田里撒欢,一不小心就会踩坏毛某辛苦种植的庄稼幼苗。久而久之,毛某对此心生不满。

2022年6月,毛某打理庄稼时正巧看到李某出门遛弯,于是上前与其理论,要求李某管好自家的狗。未想双方互不相让,在争执过程中产生肢体冲突,毛某顺势拿起自己的农具将李某打伤。事后,经鉴定,李某的伤势构成轻伤一级。

毛某在事后赔偿了李某医药费,但因后续赔偿数额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心里始终都堵着一口气,虽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仍互不相让,势同水火。

“这是一起因邻里琐事引发纠纷的轻微刑事案件,要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就一定要化解他们的心结。”姜倩涵说。身为乡村检察官,她发现处理这类案件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案件一诉了之,不但无法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反而有可能会加重双方之间的积怨,多年的邻里情分最终变成无法弥补的隔阂。

对此,在充分审查案卷了解案情后,她实地走访双方所在的村委会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情况,特别询问了毛某的家庭成员、经济能力及为人处世等情况;之后又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邀请村干部到场,为双方提供机会表达诉求。

经过一番谈心式的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就赔偿金额达成了和解协议。李某在收到毛某的赔偿款后也出具了书面谅解书。余姚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毛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至此,这场持续近一年的邻里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和谐的邻里关系靠谈不靠打。”余姚市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检察官在“带案下乡”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社会关系的修复,致力于为当事人之间搭建理性沟通的平台,让双方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诉求,积极推动刑事和解,坚持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力争“案结事了人和”。

截至目前,余姚乡村检察官团队已累计推动刑事和解107件,下沉乡镇(街道)提供法律服务230余件次,同时通过把公开听证、公开宣告开到田间地头,邀请村干部、网格员、乡贤代表等共同参与,在案件下沉办理中针对性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引领乡村法治新风尚。(记者黄合 通讯员沃思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