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后补偿到事前干预 看宁波如何为城市上“保险”

记者金鹭

昨天,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随着应急管理事业跨越式发展,我市事故数连续18年下降。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宁波保险创新的身影。在宁波银保监局指导下,宁波保险业积极探索“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资料图】

“城房险、巨灾险、电梯安全综合险……”自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目前唯一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来,宁波保险在多领域创新,为城市提升了“韧性”。

打造事前风险管理体系

防灾、减灾胜于救灾。从更上游的风险环节进行管理,可以把损失消除在风险萌芽之时。

这几年,宁波各保险机构在风险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防灾防损经验。依托这些优势,宁波保险进一步通过创新,将风险管理前移,助力社会稳定。

“电梯吃人”,是备受老百姓关注的风险问题。电梯安全管理由于责任主体复杂,涉及生产、使用、维保、物业等多个主体,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存在责任不清的情况,易产生纠纷。为此,电梯安全综合保险在宁波应运而生。

电梯安全综合保险,由保险机构监督第三方电梯维保服务机构,并介入风险管理前端,从源头上降低了电梯的安全运行风险,减少了因为电梯安全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纠纷。

目前,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保险+服务+配件更换”模式已经承保超过万台,自行开发的“PICC电梯卫士”记录的维保记录超过40万条,自建的电梯服务团队发现各类电梯重点安全问题上百处,已处理相关索赔次数超过5000次,已更换配件数量上万件。

此外,宁波首创的全国首例区域性城镇住房综合保险,利用保险机制分散化解老旧房屋倒房危险,通过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与房屋安全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模式,为全市城镇居民住宅织密防护网,也为宁波市民生活装上“安全阀”。

数据显示,自创新推出城镇住房综合保险以来,宁波已实现城镇老旧危房综合保险全覆盖,以及70%以上农村老旧危房的综合保险覆盖。

织密减灾保障网

由于地处沿海易遭受台风的侵害,宁波建立公共巨灾保险制度,宁波市政府出资与多家保险公司联合成立的巨灾保险共保体签署保险合同。

数据显示,巨灾保险实施以来,累计向30余万户居民支付2.26亿元理赔款,数以万计的受灾群众得到救助,起到了惠及民生的良好效果。

巨灾险,是宁波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保障、经济补偿职能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的缩影。

“随着保险赔款的及时介入,大量社会矛盾随之消除。保险俨然成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器’,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不久前,鄞州区应急管理局与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正式签署了避灾安置场所“保险+服务”综合保险协议。鄞州辖区内290个避灾安置场所的财产、人员等风险保障需求实现全覆盖。

该项目在传统保险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避灾安置场所进行安全检测,包括房屋安全检测、规范化检查、应急排查、宣传、培训和出具房屋安全评估报告。

通过常态化检查,鄞州进一步增加避灾安置场所地域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高质量安全避灾保障网。

在保障重大项目平稳运营方面,保险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海上风电“靠天吃饭”,海上强对流、大风、海雾、台风等天气极大影响着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施工、运维生产。由太保产险牵头的“保险+”防灾减损服务,则为象山项目建设提供风电场附近气象实况、海上风电运维专项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灾害性天气服务专报等产品,为重要运维作业计划和重大工作安排提供专业信息,保障项目建设安全运行。

气象灾害对企业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汛期将至,近日,宁波保险机构对重点区域的企业安排线下走访,深入实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保险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保险保障下,城市的管理运作都能更高效、更稳定。”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