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养老院有一批95后 他们如何与老人共处?单位怎样留住年轻人? 天天热闻

施银萍(左)的微信简介是“95后养老人”。

已逼近深度老龄化的宁波,养老是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近几年,一批养老专业的大学生陆续毕业,接过了前辈们的接力棒。年纪相差半个世纪,这些年轻人与老人如何共处?他们能为养老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记者来到宁波海曙区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广安养怡院,采访了这里的95后年轻人。

全班就我1个在养老院工作

每个进入养老行业的年轻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考量。

24岁的韩涵,觉得自己天生适合干这行。她是宁波余姚人,从小独立自主,小学一年级学会做饭,和朋友们在一起,她总是那个“更会照顾别人的人”。高考填报志愿,韩涵的第一选择是康复专业,结果被调剂,分到了制药专业。她不甘心,大学第一年申请转专业,顺利通过了考试。在省内一所职业院校毕业后,韩涵来到了广安养怡院,成了一名康复治疗师,每天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

一晃工作近3年,韩涵后来得知,全班40多人,多数去了医院或者其他机构,只有她一个人留在养老院工作。

与韩涵同龄的杭州女孩施银萍,所在班级的情况也差不多。她学的是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希望能在养老行业干出一番成绩。父母不太支持她待在养老院,在大人眼中,养老院的工作又脏又累,一个小姑娘干这个,亲戚们怎么看?

“我性子倔,父母觉得我干不好,我偏偏要把它干好。”为此,她一度陷入与父母的“冷战”。3个月的毕业实习,施银萍是在一家高端养老院度过的。她从最艰苦的护理员做起,每天5点起床,5点40分到岗,一早上刷十多个马桶。

老人们不太理解眼前这个小姑娘,一位大爷劝她,“天天刷马桶有什么前途?赶紧回家吧。”

“没有感同身受,就没有日后说服人心的能力。”看到施银萍的坚持,老人们夸她有毅力。实习结束后,施银萍加入广安,从事行政工作。

养老院里的“第一课”

如何与老人相处,是这些年轻人在养老院上的“第一课”。

广安养怡院以收住失能失智老人为主,需要年轻从业者具备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韩涵刚来时只顾埋头工作,半小时的康复治疗,往往和老人说不上几句话。“有点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院领导看到后,专门找到韩涵,教她如何与老人沟通,“老年人怕寂寞,要多和他们聊聊天,老人家会开心一些,也能知晓对方的情绪变化。”

韩涵记在心里,有些内向的她渐渐打开了自己。她发现,老人们很愿意倾诉,会向她讲述人生经历,有家庭欢乐,也有悲伤往事。

与老人打交道,韩涵学会了鼓励和真诚。“态度要真诚,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

熟悉后,老人们看到韩涵来了,会客气地说一句“你来啦”,走时会说“谢谢你啊”。

子女探望,是养老院老人最开心的时光,就像平淡生活中照进的一道光。疫情防控期间,养老院探访有限制,韩涵看到康复对象王奶奶整天愁眉苦脸,嘴里念叨着“女儿怎么一直不来”。韩涵安慰她,外面疫情严重,孩子不方便过来。

看到老人不高兴,韩涵想了个办法:跟老人的女儿加了微信,做康复时,就给对方打视频电话,让母女俩聊聊天。视频里,母女俩说着说着,眼里有了泪花。

设法留住年轻人

据公开报道,宁波已逼近深度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宁波户籍老年人口接近200万,占比为30%左右,这意味着10个宁波人中,有3个是老年人。

如何留住年轻专业人才,成了许多养老机构的难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曾跟踪、观察和统计从事养老行业的毕业生去向。据统计,毕业一年,学生留岗率在60%左右,毕业三年的留岗率为50%左右。

作为浙江省四星级养老机构,在广安养怡院工作的年轻人依然是少数,150名工作人员中,95后不到10人,主要从事行政、护士、康复治疗等工作。

在广安养怡院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护士年薪在9.5万左右,康复治疗师8.5万左右,养老护理员8万以上。

45岁的广安养怡院院长刘建丽坦言“流失率很高”“招年轻人很难”。

养老行业的未来离不开专业人才,为了留住年轻人,广安设计了一条职业发展道路——

扩大规模,让年轻人负责托管的居家养老中心;薪酬保障上,增加了工作年限的奖励;拥有更多培训和竞赛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给年轻人介绍对象,帮助他们留在宁波。“将心比心,如果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开开心心欢送。”“我们非常欢迎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干一年、两年都行。”

过去这些年,选择广安的年轻人进进出出,留下来的成了“中流砥柱”——

郭素玲是广安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从康复医生转行养老护理员,从业14年,荣获浙江省“功勋养老护理员”称号;90后姑娘徐丹,从事护理工作9年,2019年赴日本研修照护技能,2022年入选“浙江工匠”……

宁波晚报记者沈之蓥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