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传承名人文化 宁波有了“可持续”方案

中国宁波网记者 顾嘉懿

宁波地灵人杰,有大量的名人资源。如何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名人文化,使其艺术不朽、思想永光、精神赓续,宁波一直在探索中。


【资料图】

6月9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宁波市推出“传承名人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主题活动,并拿出一套使名人文化接续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设立宁波人文记忆传承保护基金。

在宁波市慈善总会和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此后,宁波人文记忆类历史档案的征集、陈列、研究,以及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利用,都将有一笔专项基金,解决“名人资料无处捐”“场馆建成不好运维”的难题。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名人馆“可持续发展”有多难?

徐晓东,甬城历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近年来,他在宁波参与了多个名人文化馆的设计和打造,包括慈城药商博物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卢绪章生平事迹馆。

其中,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2021年9月,孙传哲邮票艺术馆落成开放,之后,在2022年底,孙传哲先生的后人又一次向天一阁博物院捐赠一批古籍、碑帖。孙氏蜗寄庐是近代宁波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藏书的“回归”,无论从价值上还是意义上,对宁波而言都举足轻重的。

在宁波“复原”的蜗寄庐。

也有不够成功的案例。场馆建成后,因缺乏良好的运维,且依赖政府补助,难以实现良性循环。

这些好的和不够好的经验,都“逼”着徐晓东思考:名人馆建设,如何“可持续”?

有一些问题,在明面上可以看到。如果要捐赠名人相关资料,捐给谁?博物馆接受捐赠有要求,必须符合“文物”标准,不“达标”不行;捐给档案馆,也有一套侧重和标准。以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后人捐过来的材料“不收”或“收不了”。

另一个问题,是名人故(旧)居的拆迁。名人故(旧)居如果没被列入文保建筑或历史建筑,就不在保护范围内。保护赶不上建设,令人事后叹息。

这次设立的“宁波人文记忆传承保护基金”就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

卢绪章生平事迹馆内展陈。

基金如何破难?

宁波人文记忆传承保护慈善基金,是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和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共同倡导发起,由社会爱心机构捐资成立的专项慈善基金,旨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慈善事业发展。

据介绍,基金将主要用于开展促进宁波人文记忆类的历史档案、文物文献的征集、陈列、研究;促进宁波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利用,名人文化、宁波帮文化、乡贤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促进宁波人文历史的知识普及,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促进宁波人文记忆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的维护提升和宣传推广活动。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内新设慈善咖啡。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表示,宁波人文记忆传承保护慈善基金正式启动,是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这个平台,将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和慈善事业,必将进一步促进宁波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和名人文化的挖掘、传播。

6月9日启动仪式上,基金捐赠通道及首批10个公益募捐项目信息向社会发布,分别为李惠利故居展陈提升、潘天寿故居二期建筑维修、颜鸣皋院士陈列馆展陈更新、“王安石与五先生”艺术装置创作、余姚陈氏故居纪念馆展陈布置提升、“甬上寻根”公益项目、宁波名人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沈光文纪念馆展陈提升、裘古怀烈士陈列馆后期维护、唐弢故居陈列馆展陈布置。

其中,宁波名人文化资源库包括名人档案的征集、研究、整理、保管及数字化建设;“甬上寻根”项目将为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在宁波寻找祖上陵墓、处理遗存事宜、整理家族文献等事宜提供服务。

了解具体内容或参与捐赠,可以在“甬城人文记忆”公众号,点击目录中的“慈善公益”进行查看。

相关报道:宁波人文记忆传承保护慈善基金成立 多个文化项目获益

新闻多一点

2022年7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旨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活动上,莲桥名人文化馆群、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余姚市看云楼科举文化博物馆等三家社会力量建设运维的文博场所,获评首批宁波市文博空间创新运营示范基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