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注:“618”将至 请收好这份“防坑指南”
中国宁波网记者 邹鑫 通讯员 郑蒙永 顾蔚 葛思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18”购物节要来了,您可别光顾着秒杀,当心掉进骗子精心挖好的“坑”!
记者从鄞州、江北、海曙三地警方提供的近期购物诈骗案例中,总结了一份“防坑指南”,让您一眼看穿骗子们的套路。
冒充电商客服诈骗
6月3日上午10点,海曙区的王女士接到一个“客服”电话,说她在淘宝上买的爽肤水质量有问题,要对她进行理赔。王女士前几天的确买了爽肤水,对方能够准确说出她的订单详情,她信以为真,按照要求提供了自己的支付宝账号。殊不知,这就进了对方的“圈套”。
很快,“客服”表示赔偿金已经转到王女士的支付宝备用金当中,但不小心打多了200元,要退。这个过程中,“客服”让王女士加入了一个叫业务大厅的QQ群聊,群里发了两个处理方案,要求5分钟内完成验证,王女士言听计从。
验证完后,在“客服”的指引下,王女士下载、打开腾讯会议的“共享屏幕”选项,一步一步将自己支付宝内的余额2万元和花呗中借的1万元转到对方指定账户。骗子看王女士支付宝里没钱可转了,就让她把银行卡里的11万元也转到了指定账户。
直到“客服”引导王女士去银行APP里贷款时,她才察觉出异样,让“客服”退回账款。此时的“客服”挂断了电话,解散QQ群,王女士被骗走了14万元。
无独有偶。江北的小邵最近在家里接到一个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称他前几天购买的电饭煲快递丢失,可以理赔退款。小邵想到自己前几天买的电饭煲还没到货,就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对方称退款需要交保证金,事后可以一并退还,小邵就按照对方发来的支付链接付款,等再次联系时发现已被拉黑,小邵这才发现被骗。
骗术揭秘:快递有问题+赔款=诈骗;快递丢失+退还保证金=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网购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声称其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其快递发生意外,将对受害人进行退款和赔付。当你放下戒心按照对方要求缴纳保证金,或者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及密码等隐私后,你所缴纳的保证金,或是银行卡里的钱(甚至是贷款)就会流入骗子的腰包。
虚假交易诈骗
今年5月,江北的陈某在网上找明星演唱会门票,有人在微博上联系他,称有该明星的票。因购票心切,陈某马上加了对方的微信。双方协商好价格,陈某付了款,对方发来一张下单成功的截图。但最后,陈某发现该票是假的,被骗2000余元。
今年5月,江北的小张在“转转”APP上认识了一个人,对方自称是小牛电瓶车的工作人员,还出示了工作证。对方自称有低于市场价的电瓶车,但不能通过平台联系,需要加微信,同时把电瓶车的照片发了过来,小张就相信了对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张通过支付宝付了款,结果等了一个星期,车子还没有送到。再联系对方,对方称还需要支付500元运费。小张觉得太贵想退款,却被该人拉黑。
骗术揭秘:骗子虚构商品信息,打着“优惠”或者是“有门道”的幌子,帮受害人购买商品,诱骗受害人绕开平台私下交易,受害人一旦支付购买,骗子就会将受害人拉黑。
“客服”苦口婆心骗人刷单
冒充快递小哥诈骗
2月13日,鄞州五乡镇的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顺丰快递小哥的电话,对方称其一个快递丢失,要王女士走理赔流程。王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后,发现理赔款并未到账。对方说由于王女士之前拼多多给别人砍过价,如不操作会产生扣费,只要下载屏幕共享APP让其向指定账户转钱,操作成功后会将所有钱款返还。王女士信以为真,向该账户转钱。但操作成功后,对方未返还钱款,还要求王女士继续转钱。王女士这才发现被骗,共损失2.2万余元。
骗术揭秘: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网购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的快递人员主动联系你,称不小心弄丢了你的快递,承诺会进行理赔服务,实际上是引导你下载对方推送的屏幕共享APP,最终理赔款不仅没拿到,反而把你银行卡里的钱都转走了。
购物后刷单诈骗
2月24日,家住鄞州区潘火街道的张女士收到了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精美杯子,上面提示扫码有惊喜。张女士扫码进群后,发现轻松就能领取小额红包。后来,群里有人说只要下载刷单APP,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张女士经不住诱惑,就下载刷单APP。第一次、第二次的报酬迅速到账,可是好景不长,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的转账却石沉大海,最终张女士被骗13万元。
骗术揭秘:这是购物后刷单变种诈骗,全国各地均有人上当受骗,通过免费商品诱导受害人扫码进群,前期小额返利是为了让受害人下载APP进行大额刷单,引诱你不断向APP投钱,最终会被骗的一无所有。
APP交易平台诈骗
4月15日,丁某在“闲鱼”二手平台“捡漏”高价手办,由此认识了卖家郑某。在二人进行聊天时,郑某利用丁某迫切想便宜购入的心理,利用一些话术,渐渐获取丁某的信任。4月份,郑某以资金被“闲鱼”冻结、工资卡被银行冻结、还信用卡等为由,陆续向丁某借钱。出于前期建立起来的信任,丁某先后给郑某转账38次,谁知有借无还,最终被骗4万余元。
骗术揭秘:这是常见于交易平台的一种诈骗,犯罪分子事先会上架某些商品作为诱饵,利用贪便宜、爱“捡漏”的人性弱点,对购买者进行一系列的话术诱导,博取受害者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接到电商“客服”电话后,应第一时间通过网购平台联系商家进行核实,一定不要轻信,应返回原购物、贷款等官方平台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
2、拒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信息,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一定是诈骗!
3、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这样的操作会让你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极容易导致钱财无故流失。按照“三连”(下载、注册、开防护)要求,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自动防护功能。
4、转账汇款前请务必提高警惕,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