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小暑节气将至 号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来了
东钱湖环湖东路旁的一处稻田里,一只白鹭正振翅欲飞。记者 严龙 摄
就像口干舌燥时递到嘴边的那一口水——
7月5日起,北方高空槽南下,副热带高压南退,我市将“喜”迎一次系统性的大面积降水过程,气温应声而落,最高气温将跌至31℃左右。
【资料图】
但是——
7月7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热来无钻处”……热,终究是“大势所趋”。
“大小暑猛日头,晒开脑壳头”
在北方高空槽南下前,副热带高压依旧“主场作战”。
7月3日到7月4日,我市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5℃-38℃,已经摆出一副“刷新今年夏天以来高温新纪录”的架势。
不由想到一句宁波民谚“大小暑猛日头,晒开脑壳头”。
热,不只是气温高带来的。就拿6月30日到7月2日来说,市气象台的实况统计显示,空气相对湿度最低在50%以上,最高更是直逼96%。
高温、高湿,也就意味着气温可能只有35℃左右,而体感温度已经达到40℃上下。光是想想,就让人“脑壳疼”。
遇上高温天,大家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适当补充淡盐水;如需外出,要做好防晒。
若再遇上高湿的天气,就很容易引发中暑。一般来说,当气温达到35℃、湿度大于60%,就容易中暑;当气温超过37℃、湿度高于80%,就非常容易中暑。大家若感到不适,别硬扛,应及时采取措施。
好在,有北方高空槽来“救场”。
市气象台在7月2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7月5日起,我市多阵雨或雷雨天气过程,最高气温略有回落,预计在32℃-34℃。
止步35℃高温线外,或许是对小暑的“最后一丝尊重”。毕竟,眼下还只是小暑,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出梅、入伏“排排队”
副热带高压的“强势”,逼得本该“唱主角”的梅雨就像一个“小透明”。
是否出梅,眼下还没有定数。
市气象台在7月2日发布的消息中说,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一周,梅雨带仍将在江淮地区南北摆动,我市暂无出梅迹象,仍需防范“暴力梅”带来的强对流天气。
不过,民间气象爱好者组织@中国气象爱好者在分析中指出,“我国主雨带在波动中北抬,7月9日后长江流域有可能出梅。”
关于小暑和出梅,宁波民间流传有一句“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意思是在梅雨过去后,如果小暑节气出现打雷的情况,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闷热潮湿的天气又要再来一次。
不过,说实话,出梅与否,对我们来说都不算好消息。梅雨的闷热潮湿,出梅的晴热干燥,都不讨喜。
除了出梅,我们还将在小暑节气迎来号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1日,三伏天的日数长达40天,其中,中伏为20天。
漫漫夏日,大家要做好和晴热天气“打持久战”的准备。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记者 石承承 摄
何以解“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每年小暑节气前后一个月,是黄鳝肉质最肥美的时候。不仅仅是“好吃”,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鳝鱼性味甘温,还具有补虚损,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适当吃黄鳝,具有进补功效,因此,民间也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听家里的长辈说,过去,人们更习惯自己动手抓黄鳝。
黄鳝属于底栖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湖泊、塘堰、河道、沟渠、稻田及池沼中等各种淡水环境底部,适应能力超强。宁波过去河港陌田阡埂纵横,都是黄鳝居住生活的地方。
黄鳝有昼伏夜出的习惯,通常白天潜到泥底、池堤或石缝中,等到夜间再出来觅食,因此,抓黄鳝也成为人们夏夜消遣的一大乐趣。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不能吃死黄鳝,否则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适合小暑节气“亮相”的,除了黄鳝,还有藕。
清《钦定授时通考》中提到藕,“气味甘平,无毒,消食解渴,散气生肌;蒸食开味补五脏”,同样均有滋补功效。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藕不是要等到秋天才吃的吗?事实上,随着小暑到来,藕已经开始慢慢成熟,并迎来开采的季节。
只是,此时的藕,刚长成,还很嫩,最适合的就是掰下来、切成片,拿糖醋拌一拌,直接吃,清凉脆爽,足以在餐桌上令人胃口大开。
宋《太平圣惠方》中曾记载“藕羹方”:“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菜(半斤)豉(二合)上以水浓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据传,此方能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散积血。
如果嫌麻烦,推荐一个家常的做法:
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类似的做法,清代“吃客”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提到过:“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其实这种做法,有点像我们现在常见的糯米藕。
不过,对于藕的选择,袁枚有着极高的要求:“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矣。”
等到天气转凉,作家周作人在《藕的吃法》中推荐过的一个吃法既暖胃又暖心:把藕切成大小适宜的块,同红枣、白果煮熟,加入红糖。就像一道甜品,藕和糖都好吃。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