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π计划”第三批调研队进驻乡村 队员们与金婚夫妇唠起家常

“大张声势队”的队员给村里的老人拍照。

“走访-调研-总结-拿出改进方案……”不知不觉,“乡村π计划——乡风文明大调研”活动已来到第三期。这次又有多支调研队伍进驻乡村,了解村庄发展,探寻致富密码。


(资料图)

“大张声势队”走进了海曙区洞桥镇张家垫村,队员们与村里的金婚夫妇唠起了家常。“海岛探险小纵队”则是来到象山县高塘岛乡三五村,探访用庭院小支点撬起乡村大建设的“秘密”。

坐在门前石凳上,与金婚夫妇唠家常

“我们俩是通过介绍人认识的,当时他给的聘礼就是两斤毛线!”

“我当兵的时候,半年训练,半年挖地道,很苦嘞。”

8月7日,在浙江万里学院导师俞跃和梁宵的带领下,“大张声势队”的队员与村里的金婚夫妇王孝康和王方利,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唠起老人们的青春时光。

“以前我也唱过戏,现在唱不了了,就经常去听戏。越剧、甬剧、黄梅戏都会去听。我们有个戏剧爱好群,大家都相互通知的。”这是93岁的王孝康的日常文娱活动,讲到戏剧,老人脸上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老头,老头。”调研队员在门口就听到了呼唤声,这是村里另一户金婚夫妇的家,89岁的王英娣唤着93岁的老伴吕善定搬凳子迎接调研队。两位老人虽年事已高,但都口齿清楚,思路清晰。在访谈中,老人告诉队员们,他们经常在饭后到村里健身步道散步,唠唠家长里短,安享老年生活。

“大张声势队”的队员与村里的老人唠家常。

让外来务工人员,也能感受到一份乡情

村民们能有如今丰富的文娱生活,得益于张家垫村的综合整治。张家垫村响应号召,先后建成了老年活动室、文化礼堂等公共基础设施,后又沿河建成长1公里的健身步道,沿途新修凉亭,增设休闲椅,栽种柳树、樟树、松树和花草等绿植,这大大丰富了老人群体的精神生活,也让文体生活有声有色。

“我们不仅让本地人的生活好起来,也希望能留住外乡人,让他们有归属感。”张家垫村党总支书记张云告诉调研队员,村里目前有企业20多家,外来人口数量较多。为了留住外来务工人员,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一份乡情,村里新建的所有文化设施对整个片区开放,此外,还邀请他们一起参与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以此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从而共同建设张家垫村。

在与张云的对话中,队员们还了解到,为了推进大龄青年安置房项目,张云用个人企业做资产抵押,提供项目启动资金;同时带着村民一起干,引进环保企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一个村像一条船,齐心协力才能扬帆”

“我们在走访时,发现村中老人的比例比较高,那有没有吸引年轻人返乡的措施呢?”队员蓝杰问道。

“村里会帮扶回乡创业的青年群体,帮忙对接,在厂房租赁、劳动力招聘等方面提供便利,助力年轻人挺过创业最开始的艰难阶段。”张云说,新村建设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村里在原有的旧村基础上,拆迁旧房屋,原址原地建造新村。同时,张家垫村还将保留如王师长屋等清末民初的传统建筑,另外将部分老房的材料搬至别处,还原复建,让现代化新村和传统乡村建筑并存,让年轻人的乡情和老一辈的乡愁共驻。

通过书记访谈、村民走访,探访张家垫村文化礼堂,队员们初步了解了张家垫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的乡风,也开始渐渐体会到张云所说,“一个村像一条船,齐心协力才能扬帆。”

队员吴秉洋在走访过程中也感受颇深:“虽然有时会听不懂村民们的乡音,但是他们的热情让人更加期待后面的调研!”

“海岛探险小纵队”走访“最美庭院”。

在田间识作物,在庭院赏花草

漫步在象山县高塘岛乡三五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土墙边的花草正在肆意生长,簇拥着干净整洁的道路向远方延伸。两旁饱含着乡土韵味的墙绘,为乡村增添了色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远处一群人一边观察着四周,一边拍照记录,他们便是“海岛探险小纵队”的成员。8月7日,队员们在田间识作物,在庭院赏花草,寻美三五村。

在村民章日冬的小院里,一盆盆造型独特、郁郁葱葱的盆栽吸引了队员们的视线。“奶奶,这是什么树啊?这么漂亮!”夏怡同学好奇地问道。

“这是象牙木,它只长在我们这里的海边岩石上,不是很多见,这棵我们养了10多年了。”章日冬介绍,自己儿子比较喜欢种花弄草,尤其喜爱本土草木,因而院子里种得最多的是金豆,有十几盆。“这个金豆和金桔是近亲,果子长不大,用来泡茶很好喝,它的花也很香,你们凑近了闻闻看?!”

“喏,我们还种了两棵红豆杉,现在越来越粗壮了,秋天长的小红果子,一串串的可好看喽!”章日冬越说越骄傲,“我们养的盆栽还在乡里的评比中获过大奖,我们院子也曾经被村里评为最美庭院!”

“最美庭院”助力提升村居环境

三五村村委会主任江卫介绍说,这几年,三五村通过评选“最美庭院”来助力提升村居环境。“评比由村妇联进行打分,平时村民们都在暗地里较劲,对自己的庭院格外用心,将其妆点的越来越美丽。院子美了,看着生机盎然的花草,人的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哇!”“这个好好看!”在江卫的带领下,队员们一踏进村民郑国中的院内,就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只见庭院内姹紫嫣红的三角梅争相盛开,绵延伸展铺成两条“花廊”。娇艳的花朵挂满了枝头,风过处,满枝或倚或探的鲜花随风摇曳。

52岁的郑师傅正拿着水管浇花,他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养花的经历:“我特别喜欢花,陆陆续续从网上买了20多种颜色的三角梅,起初都是小苗,现在都长得很粗壮了。喏!那盆是我养得最久的,有10年了。”

“郑师傅,您养这么多花,而且养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跟我们分享一下吧!”有队员说。

“我是通过自己上网学,再结合实际总结出了一点经验,三角梅不能太勤浇水,开花了才能施肥。”郑师傅笑着说道。

随着太阳西斜,傍晚的风开始变得凉爽,村里的风光也愈发迷人。在带领大家走访的路上,江卫向调研队员介绍,村民们用自己的巧手和对生活的热情装点庭院,一户户家庭的行动带动一个村。通过“最美庭院”示范户的作用,形成家家争先、户户创优的良好氛围,将整个村庄都变得焕然一新、越来越“靓”!

墙绘、美丽庭院、文化礼堂、景观河道……处处彰显了美丽乡村建设。从3.5米拓宽到到6米的村道、新建的公园,不仅充满着村民生活的足迹,也见证了村民们不断升级的幸福生活。

宁波晚报记者吴丹娜 张培坚

实习生陈一诺 曹佳颖 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