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偏心让我觉得很委屈” 二孩家长如何“一碗水端平”?

孩子们演绎“家庭情景剧”。

“为什么妈妈总是偏心妹妹?我觉得妈妈好像不爱我了”——这是二孩家庭中,大宝常常会有的想法。11月12日,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的一群孩子们走进社区,把家庭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并邀请家长们前来观看。

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是全国第一所业余家长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这次的“情景剧进社区”,学校组织学生们自主选择家庭问题并编排成剧本,为的就是能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反映家庭教育方面的现象。在众多情景剧中,最引发家长共鸣的,则是“家有二宝”这一主题的短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孩家庭如今越来越多。以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为例,学校共有学生875名,其中为二孩家庭的有462名,占学生总人数的52.8%。很多班主任老师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二孩家庭中存在着两个孩子相处不愉快的问题。

将生活中“心碎的瞬间”写成剧本

孩子们的真情演绎引家长反思

现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家庭中的大宝和二宝,正在争抢一个布娃娃。

“我想玩这个娃娃,你都玩了这么久了,为什么不能让我玩一会儿?”姐姐不高兴地说。

“这是妈妈买给我的布娃娃,为什么要给你玩?”妹妹也一脸不乐意。他们互不相让,家长闻声而来。妹妹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姐姐欺负我,她抢我的玩具。”

姐姐极力解释:“妈妈,我没有,我只是想问妹妹能不能借我玩一下玩具,我没有欺负她。”可妈妈脸色铁青:“你还在这里解释什么?欺负妹妹就是欺负妹妹,不要给我扯别的!”

在一顿推搡之后,姐姐痛哭流涕,看着妹妹得意的样子,心里不禁泛起了一阵委屈。这时,姐姐内心独白:“为什么和妹妹吵架都是我的错,明明妹妹也有错,却只骂我一个?”

剧情到这里,全场鸦雀无声。小演员们结束演出后鞠躬离场,而家长们却还沉浸在剧情中。有的一言不发,似乎在自省,有的掩面而泣,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家长的职责。“这一幕演得太真实了!我们家姐弟俩就是经常因为小事争吵,而我也总是先批评大的,总想着弟弟小不懂事,从没想过大宝是否受伤。”604班金芷雨的妈妈说。

“我们班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都是有兄弟姐妹的,我们大多是大宝,平时聊天会经常分享家有弟弟妹妹的快乐与烦恼。他们乖巧时还挺好玩的,但一旦发生矛盾,就会向父母告状,而父母往往会指责我们不懂事。”603班的顾芯瑜同学是这个剧本的创作者之一,她表示,这个剧本里融合了她生活中很多“心碎的瞬间”。

603班的王子轩同为剧本创作者,他以一个独生子的视角参与了剧本的构思。他坦言,如果自己有弟弟妹妹,而爸爸妈妈又表现得特别偏心,那他也会很伤心。

“二孩冲突”频发的根本原因

可能是“占有欲”作祟

“玩具只有一个,鸡腿只有一个,妈妈也只有一个,但孩子却不止一个。这可能是现在‘二孩冲突’最根本的原因。”宁波市名班主任、石浦镇中心小学老师翁丹丹也来到现场观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并作为“二孩妈妈”现身说法,分析了“二孩冲突”可能发生的原因。

在翁丹丹看来,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是因为“占有欲”作祟。“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小孩,那不管是爸爸妈妈的关爱和购买的玩具零食都是他一个人独有的,但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孩,他们势必要和他人分享这一份爱。”

翁丹丹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可能跟大人一样理性地去分析问题,他们可能会用哭闹的形式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而一听到孩子的哭闹声,家长可能就已经头大了,更别提去思考处理方式了。“家长最希望看到的画面就是,大的能把小的带好,两个人能相处愉快,这样就轻松多了。但是事实正好相反,越希望大宝能多让着小宝,大宝心里往往会更委屈,两个孩子就越相处不好。”

603班的叶尔柏作为家里的大宝,对此深有同感。他知道自己是哥哥,应该要让着弟弟,但是明明自己也是孩子,为什么要每天扮成懂事的大人呢。“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弟弟,爸爸妈妈是不是就只爱我一个人了。”

除了孩子本身的“占有欲”之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副主任、象山县家庭教育培训中心校长宋厘国提到,中国的家庭里有一个现象比较常见,就是孩子多了之后,祖辈的参与也就更多了。虽然能给父母减轻一定的育儿压力,但也会衍生出各种问题。“祖辈往往会更宠爱更小的那个,爱的天平可能会更倾斜。同时,祖辈的过多参与容易使家长变成‘甩手掌柜’,‘二孩矛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化。”

如何“一碗水端平”

父母的引导很关键

在当前社会,有二孩的家庭不在少数,其中有“二孩矛盾”的家庭也屡见不鲜。那么,父母做好正确引导,让两个或多个孩子都能好好相处,则是提升多孩家庭幸福感的关键。

“父母要以公平之心来对待孩子,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宋厘国认为,作为父母要主动、有意识地去学习如何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多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出身,没有处理这种家庭现象的经验,所以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成为“聪明的父母”,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教授、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智库专家刘少英也认为,家有多子女,“一碗水端平”格外重要,父母需要掌握两点技能。

首当其冲的,是父母要作为引导者,而不是批判者。她认为,同胞之间的冲突类似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体验和学习社会技能的好机会。父母尽量不要介入,除非孩子来请求帮忙,或者有身体伤害时才介入。

介入后,父母也要以倾听者的姿态,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先让孩子们分别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知孩子冲突会对彼此带来的伤害,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希望父母如何帮助他们。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社会交往技能。

其次,父母兼顾子女间的公平,不能站在成人的公平认知立场,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刘少英举了一个例子:小宝4岁,大宝10岁。父母根据孩子的胃口大小给了大宝一块大蛋糕,小宝一块小蛋糕,小宝不干了,哭着喊着要和哥哥一样大的蛋糕。

“但如果这时候父母把小宝的小蛋糕切成2-3份,再告诉小宝,你的蛋糕比哥哥多,哥哥的蛋糕比你大。这时候小宝就觉得很开心,这是小宝年龄特点决定了他的需求是希望自己最大,自己最多,只要有一个方面得到满足即可。但对于10岁的大宝,则需要直接询问大宝,‘你怎么想,你想要怎样?’”刘少英认为,满足孩子的需求,才是真正的“一碗水端平”。

宁波晚报记者 林桦 通讯员 邵琼

关键词: 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