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为特定人群"开小灶" 捂牢"钱袋子" 这杯反诈咖啡味道交关赞

海曙公安推出的反诈咖啡。(海曙公安提供)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群众“钱袋子”的心腹大患,虽然打击治理工作从未中断,但面对此类诈骗犯罪不断蔓延的新形势,原有的大规模宣防策略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宁波公安根据每年的《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分析报告》,以数据为本,有针对性地调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宣防策略,各种接地气的反诈宣教模式层出不穷,更是别出心裁地将反诈宣教“溶”于美食,推出了反诈咖啡、反诈冰激凌、反诈奶茶等“网红”反诈产品,暖胃又贴心。


(相关资料图)

男性受害人首超女性 反诈形势仍然严峻

市反诈中心前不久发布了《2022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去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我市的新变化。

《报告》显示,去年我市案件受理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3.8%、24.3%,但刷单、冒充客服诈骗的案件数量仍居高不下,且首次出现男性受害人多过女性的情况。

去年,刷单、冒充客服、投资、购物、贷款、游戏交易这6类诈骗在我市发案最多,占比高达88.5%,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8个百分点。其中,刷单、冒充客服诈骗的占比连续3年上升,去年分别达到40.8%、18.0%。

这份《报告》中提到的两点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直接关系到接下来我们该怎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发生。

其一是受害人群分析。从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害群体看,去年首次出现了男性受害人占比高于女性的情况——男性占比52.1%、女性占比47.9%。此外,受害人呈现年轻化趋势,被骗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40岁,其中18岁至30岁占比48.2%,31岁至40岁占比28.7%;外来务工人员受骗情况依然突出,在受害人群体中的占比为64.5%,其中企业务工人员占比为53.6%。

去年,以“桃色陷阱”(实为“引流”套路)引诱男性受害人进行刷单或者参与网络赌博的案件明显增多,这是“男性受害人占比首次高于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二是目前的主流作案手段——精准诈骗。现今,超七成的电信网络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窃取有关,如冒充客服诈骗,涉及购物、快递、学历等信息;冒充领导诈骗,涉及公职等信息;冒充老板诈骗,涉及财务等信息;冒充亲友诈骗,涉及聊天记录信息;冒充公检法诈骗,涉及受害人的个人信息。

“‘精准’意味着戳中受害人需求痛点。我们对案值百万元以上的案件进行回访,发现80%以上的受害人曾接受过反诈宣教,甚至被当面预警劝阻过,但最后还是被骗了。”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疫情防控举措优化调整,“烟火气”迅速回归,对形势极为“敏感”的骗子们也开始“加班加点”。根据记者从各区(县、市)收集到的信息,开年以来,我市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及损失情况反弹明显,需要投入更多力量进行打击治理。

全省首家反诈主题餐厅去年在我市投入运营。(王晓峰摄)

寓教于美食 反诈宣教接地气

记者获悉,新的一年,宁波公安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会有新思路,让群众“听不见”“看不到”诈骗信息;即使遭遇骗局,也会想方设法让钱“汇不出”,全力做到让骗子“骗不了”。

鉴于目前诈骗团伙多在境外难以抓捕的现实,提升群众的防诈意识还是最要紧的。今年,宁波公安将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向全体市民科普防范知识;以“精准滴灌”的方法,为易受骗人群编织防护网。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精准滴灌”式开展反诈宣教工作,显然与《报告》中的两大重点“受害人年轻化”和“精准诈骗成主流”有着密切关系。

事实上,在前几年的市两会上,已经有市人大代表提到这个问题:“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但未找到准确切入点……多以广场活动、拉横幅、摆摊位、发放宣传册、张贴告知书等为主……填鸭式、灌输式多,反馈式、呼应式少……”

反诈宣教如何深入人心,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宁波公安积极探索反诈宣教新模式:反诈横幅、反诈“一米线”、反诈咖啡、反诈冰激凌、反诈主题餐厅、“国风”遇见平安主题活动……这些“网红”反诈产品,成功戳中了18岁至40岁这类最易受骗人群的“嗨点”。

“都2021年了,不会还有人相信刷单能赚钱吧?嗯,还有人!”“华严社区的李女士想发大财,结果被骗20多万元……谨防‘杀猪盘’啊!”2021年4月,鄞州百丈派出所的反诈横幅被央视新闻微博点赞转发,网友纷纷留言,称其“有趣又有灵魂”“容易上头”。

随后,类似的个性化反诈横幅在全市频现,令观看者莞尔一笑的同时,进一步警醒自我。去年,这类个性化反诈横幅又摇身一变,走进核酸检测点,成了反诈“一米线”,与排队者“零距离”接触。

寓教于各类美食,无疑是最令人难忘的反诈宣教方式。

“去年6月,我们在阪急推出‘反诈神兽’冰麒麟(冰激凌),并现场指导市民安装国家反诈App,反响不错。后来,有热心企业找上门,希望能为反诈工作贡献一分力量。”鄞州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去年8月19日,全省首家反诈主题餐厅投入运营,为我市构建全民反诈大格局添上了精彩一笔。

今年,鄞州公安又在与商家积极对接,计划打造反诈美食街,将需要普及的内容融入美食,让市民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学习反诈知识。而在江北、海曙等地,反诈咖啡、反诈奶茶,已经成为“街头一景”了。

灯谜、投壶、套圈、平安糖画、带刀侍卫、宋韵佳人……别具匠心的传统互动游戏,植入了反诈元素。今年正月十五,鄞州万达广场银座中庭人声鼎沸,来此参加平安灯会的市民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宋代明州,他们拿着“交子”,在各个摊位上吃喝玩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这也是宁波首个与宋韵文化结合的超大型全警种平安宣传活动。

“矛越来越利,盾越来越坚——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的反诈宣教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反诈宣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

鄞州公安举办的“国风”反诈活动。(王晓峰摄)

防诈意识提升 喜见骗子无功而返

“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厉害,有两个因素不可忽视——第一个是‘沉默者’效应,就是被骗的人怕丢面子,不会将自己被骗的事说给身边人听,尤其是涉及裸聊、情感类‘杀猪盘’等,受害者羞于启齿;另一个与心理学有关,不管受害人学历有多高,照样会被骗,骗子玩的就是心理战术。”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自己产生了怀疑,就说明反诈宣教是成功的。

发生在鄞州的这个案例较为典型。2月6日下午5点多,一名男子在鄞州公安分局门口徘徊,想要咨询一笔贷款问题。反诈中心民警接待后了解到,他是一名跑货运的海员,当天收到了一条推送的贷款广告。正好近期买了房,他觉得压力不小,就点击链接并添加了“业务人员”进行咨询。但对方发过来的一系列“指示”,令男子感觉和自己以前听到过的那些“套路”有点像,于是找到了最近的公安机关求助。后经民警分析,果然是一起贷款诈骗案。

“警官,我是不是碰上了你们宣传里说的电信网络诈骗啊?”1月30日中午,西周派出所民警陈宏出警回来,在大厅里碰到前来求助的一名女子。对方称自己疑似转出了17.7万元,现在银行卡支付密码被改了,心急如焚。

经过了解,这名女子遭遇了“公检法”诈骗,被外地“公安”要求按照“指示”操作。到后面环节,她心生疑虑,想到了曾听过的反诈宣教内容,于是立即前往派出所咨询。后经民警核查,她的这笔钱仍在账户中,但支付密码已被修改。民警立即进行保护性止付,并指导女子前往银行,最终成功挽回所有损失。

“还有很多案例,比如企业财会人员遭遇冒充老板诈骗,要汇款时突然想起反诈宣教时说的内容,给老板打了个电话确认,然后成功避免被骗。如果被骗了,几百万元的流动资金没了,企业肯定伤筋动骨。”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走心”的反诈宣教工作,在捂牢群众“钱袋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王晓峰通讯员甬警轩

新闻1+1

去年我市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多发势头得到遏制

去年,市公安局高效运行市联席办和市反诈中心,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多发势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理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3.8%、24.3%。全市共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350余万人次,成功劝阻案件3249起、拦截损失1.34亿元。

此外,我市公安部门加快了冻结资金返还工作,分批次线上线下追赃返还2000余笔1.4亿元,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

宁波公安还持续完善串并案侦查和大要案攻坚机制,探索实践跨区域联合打击模式。去年共发起集群战役18个,破获2起重大专案,获公安部批示肯定。

(王晓峰)

关键词: 特定人群